我的愛馬仕之路-學員篇
愛馬仕實習工匠之路
還記得上一篇的文章是我的應徵過程,當時的我是一個連怎麼準備手縫線都不懂的素人,至今從九月培訓初開始到現在六個月,我已經可以用法式傳統的馬鞍針法,在平坦的皮面縫上正反面都有漂亮波浪線耶。
我是第八期的學員,培訓一開始有四十位學員、五位培訓老師以及一位培訓主管,學員有兩位男生三十八位女生;從十九歲到五十二歲,來到這裡前的職業各有不同。
培訓簡單來說分三期:
培訓初期(三個月):純學員身分,Pôle emploi補助階段。
培訓中期(三個月):培訓後第一次篩選,一年簽的工作合約,學徒身分,愛瑪士正式員工。(這時我們剩三十三人,看到被淘汱的同學哭我也落淚了)
培訓後期(九個月):離開培訓工坊,進入做包工坊開始做第一個包包。
最開始的兩個星期我們做了很多工具保養課程,我們花上很多的時間在製作磨刀板,打磨法式用錐、圓錐、裁皮刀及各種工匠個人的工具保養方法。這段時期我們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到了培訓中期我們已經能分辨手上的工具狀態是否該保養該打磨,大家都會自動自發去保養工具,因為工具沒保養好會事倍工半,更累人。
我很喜歡他們的教學方式,都是做中學,老師們總是讓我們把需要的工具準備好後告訴我們:「開始吧。」
呃……可是我們不會啊,然後大家就用自己的方法摸索,做完後老師問大家為什麼這麼做,我們發表完自己的想法後,老師才開始做示範跟解釋。
他們不怕我們犯錯,也認為犯錯是好的,我們不只做中學還錯中學,甚至很多錯誤是工匠必遇的。
然後是手縫,愛瑪士使用的是馬鞍針法,我們的兩隻手很忙,要同時拿著法式錐跟兩根針不斷地在雙手跟單手指間交錯,然後還要用左手食指去感覺我右手法式錐戳出來的洞在哪裡,在右手法式錐收回來的那一瞬間以左手食指指尖帶著左手的針頭從同一個洞穿出來,然後右手在左手針頭穿過來的一瞬間,把原本夾在食指與中指間的右手針轉到食指與拇指間(原本的法式錐滑到虎口),用右手食指與拇指抓住穿出來的左手針(此時右手虎口有法式錐、右手針跟左手針),接著把右手針穿到洞裡以左手接針,這時候已互換,把線拉緊後重新新的輪迴。
用說的很難想像,讓我們有請YouTube 大師。
我用中文找資料時,發現台灣一般的皮具製作都會把洞打好,我也曾經問過培訓師,反正都要打洞,為什麼我們只打一半而不乾脆把洞打穿呢?這樣正反面縫出來不是比較漂亮。
培訓師的回答是:這樣就不是傳統的法式馬鞍針法了。
這傳統真的不容易,因為我們眼睛只看得到正面,手上的法式錐必須每一針都保持與皮面垂直並且角度一致,每一針每一針都要如此,只要一針歪掉都看得出來。
好吧,為了這高貴的傳統,我們縫了一片又一片反面歪七扭八的皮片,手指時不時被扎出血,看著那醜到爆的線跡,真的會自我懷疑,我明明一直努力維持垂直及一致的角度,但成品反應出並不是同一回事。
神奇的是當我縫到第八片還第九片時,我明顯感覺到進步了,反面線跡竟然還有7、8成的整齊度,我覺得我快出師了…才怪!
就在大家覺得好像滿熟悉馬鞍針法時,我們進入了魔鬼關卡:愛馬仕凱莉包的手把。
本來都是縫兩片皮黏在一起的平面,然後我們開始挑戰月彎彎的3D手把。
本來已經快學會的馬鞍針法,突然間被打掉重練,至今做了10來個手把依然沒有一次過得了關的線跡(每一個手把都代表一整天的工作),據說這手把是工匠們最常出錯要重做的部分。
也是在這手把我們看得出法式傳統的驕傲,因為是彎的所以我們的確不能先把洞打穿,一切只能靠工匠的手感去控制。這個傳統技巧靠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沒有捷徑沒有速成班,經驗兩字一縫手把立見高下。
當然,除了手縫技巧外,擦邊油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培訓師們說邊油通常塗到第三層就要結束(達到要求),但我塗了七層八層甚至十二層都還很醜,為了一個總長不到50公分長度的皮邊,我可以在那邊擦邊油一整個下午但卻依然達不到標準,擦邊油根本是一個無底洞啊,永遠都差那麼一點。
(現在我已經常常可以做到第三-第五層結束,感動。)
下星期一我就要正式進入做包工坊了,沒有一個人覺得自己是準備好的(倒是心裡準備好要不斷被打回重做),只能說,真的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啊!
等我做出第一個凱莉包時我一定要來高調歡呼,滿滿的血淚啊!
對了,我負責做內縫凱莉包,凱莉包是愛瑪士目前的包款中使用較多技巧的包包之一,所以通常一般都是從凱莉包開始學,基本上如果能把月彎彎的凱莉魔王手把縫得好,我想可以算是精通手縫的馬鞍針法這項傳統技法了。
目前我的學習程度呢,品質不錯就是速度太慢,要加油啊啊!!!
一般留言